刘少和 MBA校内导师简历

作者:办公室发布时间:2023-09-25浏览次数:148

个人资料

名:刘少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职称:教授

所属院系:岭南旅游研究院           电子邮件:liushaohe@sina.com

研究方向:旅游管理、现代服务管理


个人简介

刘少和(1970-),湖南永州人,管理学博士;现任岭南旅游研究院暨规划设计院教授、硕导、导师组长,校管理学科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委员,旅游管理、现代服务管理学科方向带头人MBA导师;兼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、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顾问、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院特聘研究员,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发展人类学专委会理事,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盟理事专家顾问。主要研究兴趣领域:旅游休闲行为、产品服务创新、地方品牌建设、景区园区管理、文旅升级、服务现代化等。先后在《旅游学刊》、《经济地理》、《热带地理》、《商业研究》、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》,以及《中国旅游报·理论版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篇,专著《旅游度假:如何调适生活压力并增进整体健康》(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)合著《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》(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)、《旅游·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》(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)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、省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;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、省部级项目5项;包括主持、负责、参与在内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数十项。获2007-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1项,以及2016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二等奖(排名第2)长期从事《人性与管理》、《文旅资源开发与管理》(本科生),《人性、行为与管理》、《服务现代化研究》、《文旅资源与产业发展研究》(研究生)教学。


教育背景

1.本科毕业时间及毕业院校1987.9-1991.7,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;

2.硕士毕业时间及毕业院校2001.9-2001.7,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;

3.博士毕业时间及毕业院校2010.9-2017.7,暨南大学管理学院;

4.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:2002.9-2004.7,暨南大学管理学院;

5.国内访问:2007.9-2008.7,中山大学管理学院。


工作经历

1.2013.8-现在,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暨规划设计院,教授,硕导,导师组长;

2.2002.7-2013.7,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,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,硕导,系主任;

3.2001.7-2002.7,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,助教、班主任;

4.1991.7-1998.7,湖南永州市重点中学双牌二中高中教师、班主任、教研主任;

5.2007.9-2008.7,中山大学管理学院,访问学者。


主讲课程

本科生

1.《人性与管理》(全校公选课);

2.《文旅资源开发与管理》(专业课)。

硕士生

1.《人性、行为与管理》(全校公选课);

2.《人性与行为研究》(专业基础课);

3.《服务现代化研究》(专业选修课);

4.《文旅资源与产业发展研究》(专业选修课)。

博士生:《人性、行为与管理》(全校公选课)。


学术成果

期刊论文

1.谢迎乐刘少和“特色产业+旅游”助推区域经济产业体验化升级路径模式研究[J]江苏商论2019-03-20

2.梁江川, 刘少和《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品牌要素及协同共建研究》[J]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(CSSCI)201884期。

3.刘少和、桂拉旦西部5A景区旅游相关产业融合集聚发展路径研究[J],《甘肃社会科学CSSCI),2018-06

4.刘少和、梁明珠《环粤港澳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结构特征研究》,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(CSSCI)2017126期。

5.刘少和《旅游度假对城市居民环境压力及整体健康的休闲调适作用研究》,暨南大学管理学博士论文,20176月。

6.王彦楠刘少和国内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综述》,《资源开发与市场》,2016-01-151期。

7.唐唯刘少和公平—效率分析框架下我国旅游业改革研究述评》,《资源开发与市场》,2016-06-156期。

8.刘少和、梁明珠《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式研究》,《经济地理(CSSCI)2015-06

9.张伟强、刘少和《西部地区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转型研究—基于公平-效率视角》《西藏大学学报(社科版)(CSSCI),2015303期。

10.刘少和、窦梦云《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休闲文化发展研究》,《城市观察》201421期。

11.刘少和《基于“宜居城市”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研究》,《城市》,201455期。

12.刘少和、桂拉旦《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及其动力机制研究》,《西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4124期。

13.黄玉玲刘少和非国有酒店主导下的中国酒店业市场结构、行为和绩效分析——基于SCP修正模型》,《特区经济》2013年第4

14.刘少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旅游成长模式研究——广东与中国“旅游强县”清新县为》,《地域研究与开发》(CSSCI)201142期。

15.秦学、刘少和《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休闲质量提高——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1033期。

16.桂拉旦、刘少和《“以旅助农”传导机制及其政策建议》,《开发研究》(CSSCI扩张版)201021期。

17.刘少和、李秀斌《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0933期。

18.刘少和《全球化、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发展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0988期。

19.刘少和、李秀斌《度假酒店()的健康体验经营管理研究》《旅游论坛》(CSSCI扩张版)200963期。

20.刘少和、李秀斌《旅游产品转型与广东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设思考》,《现代乡镇》,20091-21期。

21.刘少和、李秀斌《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研究》,《旅游论坛》(CSSCI扩张版)2009105期。

22.李秀斌、刘少和、张伟强《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》,《热带地理》(科技核心期刊)200863期。

23.刘少和、李秀斌、张伟强《广东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模式探讨》,《热带地理》(科技核心期刊)200874期。

24.刘少和、桂拉旦《环城地理梯度背景下的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结构分析—以粤港澳为例》,《社会科学家》(CSSCI)20080505期。

25.刘少和《旅游转型研究综述及我国旅游转型发展探讨》,《旅游论坛》(CSSCI扩张版)2008126(《旅游管理》人大复印资料转载,20094)

26.刘少和、张伟强、乔纪纲《广东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》,《热带地理》(科技核心期刊)200732期。

27.刘少和《奥运旅游与文化展示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0799期。

28.刘少和、桂拉旦《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》,《商业研究》(北大核心)20060815期。

29.刘少和《休闲发展趋势及其管理对策》,《商业研究》(北大核心)20060918期。

30.刘少和《发展休闲娱乐业,创造旅游吸引物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061212期。

31.刘少和《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》,《珠江经济》,20050202-03期。

32.刘少和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成熟的旅游者》,《旅游学刊》(CSSCI)20050302期。

33.张伟强、刘少和《旅游产品的品牌战略研究初探》,《商业研究》(北大核心)20050305期。

34.刘少和《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》,《社会科学家》(CSSCI)200411期。

35.刘少和、张伟强《广东科技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》,《广东科技》,200444期。

36.刘少和、张伟强《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》,《思想战线》(CSSCI)200453期。

37.刘少和《现代酒店管理中的“服务链”模型探讨》,《中外酒店》,200477期。

38.刘少和《略论“文化生态旅游”》,《生态经济》(CSSCI扩展版)200488期。

39.刘少和《服务企业中“服务链”模型研究》,《商业研究》(北大核心期刊)20030611期。

40.刘少和孙中山饮食文化思想研究》,《扬州大学烹饪学报》,2001-03-25


会议论文

1.刘少和、谢迎乐、蒙聪恕、蒙美芹《乡村旅游体验型社区营造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研究—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:广东连山县永梅壮族古村为例》,《旅游·扶贫与乡村研究》(201812月“旅游·扶贫与乡村研究”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)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97月。

2.Liu Shao-he,Liu Zhi-hong.Basiccharacteristics on Resort Hotel(Village) and Its service managementideas—Taking Gudou hot spring resort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as a example. Proceeding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Gree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Guangzhou, China,June25-272011.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.

3.刘少和、吴建华、桂拉旦《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差异及其服务主张》,第14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(09.11.19-21)会议论文,论文集。

4.刘少和、张伟强《中国区域旅游转型发展探讨——以广东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为例》,《旅游业: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—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2008.8.25-29牡丹江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),哈尔滨: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,2009年版。

5.刘少和《我国农业民俗及其旅游开发研究》,《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》(会议论文集)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49月。


专著

1.专著《旅游度假:如何调适生活压力并增进整体健康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216月。

2.合著《旅游·扶贫与乡村振兴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97月版。


教材

1.主编《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》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3年版。

2.副主编《旅游策划学》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5年版。

3.参编《旅游应急管理》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1年版。

4.参编《休闲经营管理》,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年版。


研究项目

科研项目

1.主持国家社科项目(No.12BJY124):《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》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(2012.6-2016.8)

2.3参与国家社科项目(No.09BSH040):《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问题研究》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(2009.6-2011.6)

3.3参与国家社科项目(No.16BJY138)《精准扶贫战略下旅游体验型农村社区营造及效应研究》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(2016.6-2019.6)

4.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GD10CGL02):《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》,广东社科规划办(2010.11-2012.12-2013.9)

5.2参与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(GD12XYJ11):《产业融合驱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与管理模式研究》,广东社科规划办(2013.02-2015.02)

6.3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(14YJA630027)《生态安全视角下:湿地景区开发涉入、游憩冲击、社区冲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》,教育部(2014.7-2016.7)

7.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(项目编号2003C2851):《广东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》广东省科技厅(2004.01—2008.9)

8.3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(项目编号2008B060600016):《岭南水文化的演变、旅游价值及其创新开发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》广东省科技厅(2008.12-201212)

9.2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11Y08):《基于城市幸福指数提升的广州市休闲游憩业发展研究》,广州市社科规划办,2011.6-2012.6

10.主持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(04XB79009):《都市休闲文化及其建设对策——以珠三角为例》广东商学院(2004.12-2007.12)

11.主持广东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(JY2010178):《校地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——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》,广东商学院(2011.32012.12)


政府及企业项目

1.主持《兴宁市石马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(2022-2035)》(帮镇扶村公益项目),石马镇政府,2022.2-2022.8

2.负责《连山太保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(2022-2027)》,连山太保镇政府,2022.1-8

3.负责《信宜市白石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2022-2035)》,白石镇政府,2022.2-2022.8

4.参与《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四五规划》,广东省农业厅,2021.1-12

5.参与《汕尾市品清湖5A发展总体规划》,汕尾市品清湖区管委会,2022.4-12

6.负责《增城区文化与旅游资源普查调研报告》,增城区文旅体局,2021.1-12

7.参与《广州花园核心区、前置区文旅功能及配套服务设施优化策划案》,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1.1-8

8.参与《罗浮山国药健康产业园概念规划》,博罗县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,2020.7-2021.8

9.参与《东莞市优良级旅游资源普查调研报告》,东莞市文旅体局,2021.1-12

10.参与《增城市红色文旅资源调查及发展规划》,增城区文旅体局,2021.1-12

11.主持《阳西新墟镇东水客家茶旅小镇及生态茶园旅游提升方案》阳西新墟镇2020.1-6

12.主持《阳西新圩镇东水村“古法造纸”旅游活化方案》阳西新墟镇2020.1-6

13.参与《佛山市“十四五”文体旅广发展规划》,佛山市文广旅体局,2020.1-12

14.参与《广州市“十四五”文旅发展规划,广州市文广旅局,2020.7-12

15.负责《广州市海珠区“十四五”文体旅广发展规划,广州市文广旅局,2020.7-12

16.参与《中山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研究》,中山市文广旅体局,2020.7-2021.12

17.参与《黄埔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(2019-2035)》,黄埔区文旅局,2018.5-12

18.参与《广东省红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》,省文旅厅,2018.7-8

19.主持《连山县永梅古村交子冲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发展规划设计方案》(公益项目),永梅村委,2019.9-12

20.负责《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(2018-2030)》,河源市旅游局,20184-12月。

21.负责《番禺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(2018-2030)》,番禺区口岸办,20181-12月。

22.负责《连山县永梅壮族古村旅游发展规划(2018-2030)》(公益项目),连山县永和镇永梅村委会,20185-11月。

23.参与《广州市民宿业发展调研规划》,广州市旅游局,20187-12月。

24.负责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标准》,广东省旅游局,20188-12月。

25.主持《恩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(2018-2030)》,恩平市旅游局,20188-12月。

26.主持《恩平市旅游走廊发展调研报告及景观升级改造方案》,恩平市旅游局,20188-12月。

27.负责《始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(20182030)》,始兴县旅游局,20174-12月。

28.负责《鹤山市双合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(2017-2030),鹤山市双合镇人民政府,20166-201712月。

29.参与《广东省博罗县龙华镇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》,博罗县龙华镇政府,20166-12月。

30.参与《广东省和平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》,和平县政府,20166-20176月。

31.负责《广东省新丰县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方案》(2015-2016),新丰县旅游局,20151月。

32.参与《鹤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(2015-2030),鹤山市旅游局,20155-12月。

33.参与《河源市建设“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”行动计划方案》(2014-2016),河源市旅游局,20144月。

34.负责《广东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行动措施专题研究》,广东省旅游局,201412月。

35.参与《江门市天露山·锦江源生态旅游产业园发展规划》(2013-2020),江门市政府(2012.11-2013.4)

36.参与《国际重要湿地东关联安围分区生态旅游概念性规划》(2013-2014),海丰县旅游局。

37.参与《海丰县城中心区域旅游详细规划》(2013-2014),海丰县旅游局。

38.参与《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)》,肇庆市宣传部(2012.3-6)

39.参与《南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》,广州南沙围垦开发有限公司(2012.4-5)

40.负责《龙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(2013-2020),广东省龙川县旅游局(2012.6-12)

41.参与《广州市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)》,海珠区宣传部(2012.7-12)

42.参与《中山市旅馆业发展研究》,中山市旅游局(2011.3-2011.12)

43.负责《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(2012-2020)》,汕尾市旅游局(2011.10-2012.10)

44.负责《梅州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(2009-2020)》,梅州市旅游局(2009.3-2009.12),到位经费4万。

45.负责《乐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(2009-2025)》与《乐昌峡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》,乐昌市旅游局(2009.4-2010.12)

46.参与《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(2009-2025)》,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(2009.5-2009.10)

47.参与《梅州市梅江区玉水村旅游开发规划(2009-2020)》,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(2009.6-2009.12)

48.负责《广东省蕉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与《蕉岭长潭旅游区营销策划》,广东蕉岭县旅游局委托(2006.12-2007.12)

49.负责《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》,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委托(2005.5—2007.5)

50.负责《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,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(2005.10—2006.3)

51.负责《广东清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研究》,广东省清新县旅游局委托(2004.12—2005.9)

52.参与《广东省阳山县神笔洞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》,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(2004.5-2004.10)

53.参与《广东省乐昌市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》,广东省乐昌市旅游局委托(2002.10—2003.2)


荣誉及奖励

1.研究报告《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(2005-2010)》获2007-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(排名第2)

2.研究报告《广东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行动措施专题研究》获“2016年国家旅游局优秀研究成果”研究报告类二等奖(编号16TAR02)(排名第2)

3.教研论文《基于体验式教育视角的“博且专精(目标)+知行合一(路径)+平台服务(保障)三位一体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思路探索》获广财大2017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。

关闭